索 引 号:/2024-00017 | 分 类:综合政务 |
发 文 机 关:中共海南省委 | 发 文 日 期:2024-01-23 |
名 称:中共海南省委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以高水平质量建设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
文 号:琼发〔2023〕9号 | 主 题 词:无 |
时 效 性:有效 |
中共海南省委 海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以高水平质量建设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
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琼发〔2023〕9号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加强我省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质量发展动能,提升质量整体水平,构建适配高水平自由贸易港建设要求的质量支撑体系,加快推进质量基础固本强基、质量供给重点突破、质量优势赶超跨越,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部署,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破瓶颈、促创新,统筹推进质量基础固本强基、质量供给重点突破、质量优势赶超跨越,全面推进质量强省建设提质增效,牵引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助力竞争发展优势换挡提速,为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质量支撑。
(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质量强省建设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得到有效治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质量供给能力明显增强,质量发展效能持续提升,质量整体水平不断跃升,适配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高质量发展的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为全岛封关运作提供有力质量保障。到2030年,质量变革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的效能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显著增强,产品、工程、服务质量跃居全国前列,质量强省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对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支撑作用和牵引功能更加突出。
二、全面强化质量要素基础,健全质量基础设施体系
(三)构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技术标准体系。以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为基础,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实际需求,构建有效支撑高质量发展、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全领域标准体系。发挥技术标准助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支撑社会治理、促进高水平开放、保障高品质生活的功能作用,促进标准与政策、规则深度融合联通。聚焦海南四大主导产业,加快构建海南特色优势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标准体系,重点制定(修订)游艇旅游服务、乡村民宿服务、海鲜餐饮经营服务等地方标准;健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标准化体系,优质大宗、特色农产品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构建黎(南)药等中药材、医疗器械、专业医疗标准体系。建立有效支撑营商环境建设的政务服务标准体系。促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推动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构建政府与市场相互协调的二元标准体系,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构建标准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鼓励企业开展技术、专利、标准联动创新。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推动龙头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将自主技术转化为先进的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建设海南省标准文献馆和标准科普基地,实现传统标准文本馆藏向标准数字化转型。建立健全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的质量披露制度,引导企业实施质量承诺和标准自我声明公开。
(四)建设现代化计量保障体系。推动建设适应南繁、深海、航天三大未来产业发展的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布局时间频率及数字化计算等重点实验室。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行动,提升中小企业质量保障能力。加强计量科技研发,完善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健全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体系。加强加油机、充电桩、民用“三表”等民生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全面提升强制检定覆盖率和一般计量器具校准溯源覆盖率。
(五)建设检测认证支撑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以行业市场为主体、特色联盟为补充、公益性力量为托底的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将海南省检验检测研究院打造成国内领先、国际互认的综合性质量服务机构。推进检验检测结果国际互认,努力实现“一份报告,通行全球”。推动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政府间共建联合实验室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引导检验检测行业产业化聚集和集成发展,形成匹配自由贸易港产业形态的检验检测服务业态。支持境外认证机构按规定备案后,在海南开展出口产品认证业务。强化认证领域监管,维护认证市场秩序。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扩大认证覆盖面、提升认证贡献度。加强对“同线同标同质”企业产品认证活动的监督管理,鼓励第三方认证机构采信已有的检测认证结果。
(六)完善质量政策制度体系。坚持高位推动,深化与市场监管总局等国家部委的战略合作,实施质量政策评估,举办全省质量大会。完善顶层设计,加快制定实施质量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探索将质量基础设施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完善质量技术服务机构布局。强化质量激励,推动开展质量奖评选表彰,推行企业标准“领跑者”奖励制度。推动产业、财政、金融、科技、贸易、环境、人才等政策与质量政策有效协同。
(七)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完善质量工作经费投入机制,设立质量基础设施发展资金。建立健全覆盖质量、标准、品牌、专利等要素的融资增信体系,强化对质量改进、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的金融服务供给。开展“质量贷”融资业务,鼓励银行机构重点向质量过硬、信用良好的民营企业加大中长期信贷支持,支持中小微企业质量创新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保险公司创新保险产品服务,积极推广产品质量保证险,为企业强化产品质量保障提供保险支持。
(八)健全质量人才队伍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质量干部队伍,增强党政领导干部质量素养。分领域、分层级、多形式培养质量专才,打造海南质量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开展专业技术大比武活动。实施质量人才培育“星火”计划,配齐配强基层质量工作力量。分级分类建设质量专家队伍,建立健全产品、服务、工程等各行业、各领域质量专家库。实施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将首席质量官纳入地区人才管理。支持高等学校加强质量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实施质量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培训制度和职称制度,实现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探索产教研融合和政校企合作,支持园区、产业集聚区广泛开展质量公益培训、质量文化和技能教育,培养一批熟练掌握国际规则、精通专业技术、产业发展亟需的质量人才。支持各领域质量人才参加“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项目,培育更多质量人才进入“南海育才”“南海新星”行列。
三、聚焦重点领域创新突破,全面提升质量变革效能
(九)全面提升质量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牵引力。强化绿色低碳质量支撑,争做“双碳”优等生。建立与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相适应的标准计量体系,建立双碳相关量值传递溯源机制。建立碳排放计量审查制度,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推动能源资源环境计量数据与碳计量数据有效衔接。围绕乡村振兴布局质量基础设施工作站,打造“标准化+生态文明乡村”海南样板。以绿色工厂、装配式建筑、降解材料、新能源汽车供能装置(充电桩)等生态产业为重点全面推进配套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加快检验检测能力提升,深化质量技术攻关。探索建设绿色低碳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推进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绿色认证,推动绿色建筑产业提质升级。鼓励企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探索创建海南特色、国际认可的绿色低碳高端认证品牌。大力发展生态产品供应链,加大对发展“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良好农业规范”品牌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十)着力强化质量提升对特色产业发展的驱动力。深化质量提升行动,有效增加产品、工程、服务和生态环境优质供给。实施海南特色产业质量发展示范工程,开展质量巡回问诊、质量标杆示范等活动。实施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绘制并动态更新全省重点产业链地图、质量基础设施分布图,围绕生物医药、海上风电、石化新材料、低碳制造等重点领域提供综合质量服务和技术解决方案,增强链上企业的质量韧性和抗风险能力。鼓励龙头企业、领航企业垂直整合产业链,推动链上中小企业纳入共同质量管理体系。梯次培育天然橡胶、文昌鸡、芒果、冬季瓜菜等15大产业全产业链,推动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省级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园等产业融合发展平台。
(十一)不断增强海南质量品牌的影响力。实施海南品牌建设工程,推动打造一流产品、一流企业、一流品牌。以“标准+认证”为主要手段,着力打造以自贸港标识、海品码为基础的区域公共品牌,带动树立一批能够承载海南特色、传递市场信任的质量品牌。建立政府、园区、企业、社会组织促进质量品牌提升协同机制,实施“一域一策”“一业一策”精准帮扶培育。构建“省级带动、市县联动、企业互动”的农业品牌发展模式,围绕特色农产品培塑一批品质过硬、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知名度广的农产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继续开展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努力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打造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雏鹰”企业群体,形成海南制造品牌矩阵。依托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培育医疗、教育区域品牌。继续办好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打造知名会展品牌。振兴海南老字号,培育一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品牌影响力大的骨干企业。强化品牌宣传行动,持续办好“中国品牌日”海南馆活动,多渠道、全方位展示海南品牌。
(十二)全面强化质量安全对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保障力。深入推进“放心消费在海南”创建活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健全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服务供给质量水平。创新数字化消费新场景,加快传统文旅消费产业迭代升级。以旅游、消费等领域为重点开展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建立旅游消费投诉先行赔付机制,有效化解旅游消费投诉和舆情。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建立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构建生产、销售、服务、消费等全环节质量责任追溯体系,探索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和调查制度。不断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引导全省食品生产企业强化“三品”意识,尚德守法,诚信经营,依标生产。推动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规划和建设,进一步推进医疗质量控制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推进“一码通全岛”特色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全省统一“企业码”,建立“信用码”分级分类管理机制,探索“码上监管”移动监管场景,依法依规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
(十三)强化质量发展对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的支撑力。围绕南繁、深海、航天三大未来产业以及战略新兴产业,加快质量技术、标准研制、计量测试、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质量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推进质量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建设共性技术平台,突破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定与应用。构建海南省实验室新型组织体系,争取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大创新基地、国家质检中心、国家标准验证点、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计量数据应用基地等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在海南布局,推动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高质量入轨运行,加快建设海南省深海深层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三亚海洋实验室和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精英行动”“雏鹰行动”,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加快质量新优势赶超跨越,更加适配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港建设
(十四)以标准制度型开放牵引国际化跨越。加强标准与国际规则、规制、管理融通衔接的跟踪研究,深度参与质量基础设施国际治理和合作共建,积极参与RCEP等双多边合作机制下的国际标准化活动。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推动举办中国标准化论坛(博鳌),打造质量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先行先试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形成国际经贸规则的“海南优势”,让“海南标准”成为自由贸易港建设发展的评价标尺。聚焦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碳汇等优势领域,推动创设国际性标准化技术组织。开展碳市场交易规则与服务标准化需求分析,探索国际和国内碳交易结合的业务模式,构建交易规则与服务标准体系。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组织开展质量国际交流合作。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承诺即入制度改革,提升资质认定市场准入便利化水平。建设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推动设立海南省技术性贸易措施服务中心,重点面向泛南海、东南亚、“一带一路”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通报。
(十五)以“国家队”打“海南牌”实现高水平跨越。坚持“靠大做强”,加强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大学等“国家队”深度合作,实现质量基础设施能力跨越式发展。依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一体共建“一平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创新发展平台)、两基地(海南省检验检测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三亚分院)”,打造适配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高水平质量技术支撑平台。支持国内外质量技术机构在海南设立机构,促进质量服务产业集聚发展。提升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效能,推动技术、设备、数据等向企业开放共享。持续深入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强化对中小微企业和外贸型企业的质量技术供给。
(十六)以数据赋能质量发展推动智慧化跨越。推进质量信息共享、衔接互动和业务协同。支持在海南建设“国家质量云”工程,建设有效支撑外贸发展和产品追溯的质量数据库。建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线上平台,打造全省质量服务矩阵。完善标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海南省检验检测线上超市”,打造消费品质量安全检测服务平台,推进特种设备全链条智慧管理。探索充电桩计量实时远程在线检定新模式,推广智能电能状态评价及成果运用。创新质量安全智慧监管模式,拓展质量服务、市场监管、计量监控、质量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
五、加强组织保障
(十七)加强统筹领导。坚持党对质量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省委质量督察制度,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完善质量建设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质量工作,切实做到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十八)加强考核评估。各市县各部门要研究制定具体措施,明确责任,抓好本意见的贯彻落实。深化质量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省质量强省办要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进度要求,加强跟踪督促,确保落实到位。
(十九)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提炼全省质量工作创新举措、先进经验、优秀案例,多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多维度开展宣传,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重视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
(此件公开发布)
友情链接
省直属部门©版权所有: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 主办单位: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办公室
琼ICP备2023001720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702000388号 网站标识码:460000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