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公开>政策文件>营商环境
索   引   号:B1Q439542/2024-00018 分          类:综合政务
发 文 机 关: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 发 文 日 期:2024-09-18
名           称:中共海南省委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推广第五批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的通知
文           号:无 主   题   词:无
时   效   性:有效

附件1


第五批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


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1


澄迈县实施“项目直通车”

全链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助力企业实现“一站式”开工

澄迈县人民政府

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为解决企业项目决策难、落地难、供地信息不对称及工程项目审批难等问题,澄迈县进一步深化园区极简审批改革,以企业、项目需求为导向,从工程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流程出发,建立了“项目策划+产业招商+土地超市+极简审批”的“项目直通车”服务机制,实现企业线上精准拿地,拿地后“一站式”开工。2023年9月,澄迈“项目直通车”改革“首单”落地,企业从签约拿地到办理施工许可仅用七个半小时,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肯定。

一、主要做法

(一)聚焦企业投资痛点,以数字赋能促进企业精准投资。针对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土地信息不透明、后期开发限制多等痛点,澄迈县创新研发“产业地图”,并推动“产业地图”与“土地超市”平台深度融合,将澄迈县园区产业未来规划“一张蓝图”、现状配套、产业链分布、管控指标、惠企政策等信息融合形成用地清单,融入用地展示中,形成全面的用地清单,以便企业作出精准的投资决策。企业通过“海易办”APP进入“产业地图”,可准确了解具体地块准入条件、行业管控要求等详细信息,有效解决企业项目策划阶段信息不全和政策不明的难题,助力企业精准匹配投资项目用地。

(二)聚焦项目报建难点,以预制审批高效压缩审批耗时。为解决项目报建手续复杂、准备阶段用时长的难点,澄迈县率先推出预制审批模式,通过“产业地图”的一张用地清单快速一次性获取项目用地的行业管理要求、技术设计要点、控制指标和宗地周边供水、供电、供气等管理信息,减少企业往返各相关部门获取用地信息,提升设计方案编制便利度。同时,政府对直通车项目地块预制多个样板方案,供企业参考选择,帮助企业直接减少项目建设方案修改频率,提高项目方案编制效率。在企业拿地前,项目管家帮助企业形成各项审批业务申报材料,协调各审批业务相关单位开展预制审批,保障企业拿地当天建设手续一次办理,大幅减少审批耗时。

(三)聚焦办事服务堵点,以倾心服务助力企业轻装上阵。澄迈县通过项目管家服务制度,提供全流程帮代办服务,减少企业办事流程,最多可减少19个申报事项。同时,建立答疑疏堵平台,通过项目服务群即时响应企业咨询,确保问题当日回复,提高问题解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比如,协调解决项目施工过程用地排水、道路临时开口、施工临时场地、场地土方需求等问题。此外,澄迈县将“水电气网”联动报装、免费施工图审查、银行融资贷款等特色服务融入“项目直通车”,减轻企业成本。如免费施工图审查服务可减少企业10%的设计成本、企业拿地当天为资金困难的企业对接银行快速获得融资,等等。

二、亮点与成效

(一)大力提升企业投资效率。依托“产业地图”集成对外展示拟出让用地详细的用地信息、管控要求、市政管线布局及设计要素保障,有效帮助企业提高投资决策能力,减少企业产业投资的前期调研时间至少60天,同时也增加了澄迈县招商效率。截至2024年6月底,通过该平台在澄迈县实现精准拿地供地330亩。

(二)助力企业实现快速开工。该项改革相较于压缩传统的审批时间,更加注重关注企业的前期准备时间。为企业提供预制审批服务和多套样板方案以供选择,可以有效减少项目建设方案的修改频率,提高项目方案编制效率,解决项目方案编制周期长的问题。相较于传统模式,由企业拿地后编制建设方案改变为直接获取预制方案,节省至少3个月的时间,凭预制审批服务从获取土地到办理建筑施工许可由原来至少15天提速到1天。

(三)有效降低制度性成本。通过主动靠前服务,减少企业自行申报事项,保障开工事项申报成功率100%。工业项目施工图图纸免费审查服务,将审查时间由原来的至少15个工作日,压缩到7个工作日出具图审审查结果,截至2024年6月,累计帮助14家企业免费图审,减少企业施工图审查费用50万元。目前,澄迈县已在“产业地图”免费为企业提供预制方案12个,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企业先后通过“项目直通车”模式落地了智能设备产业基地项目、“双链+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等项目,落地项目投资8.75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2


海口市推行存量房转移登记

全流程不见面审批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

海口市人民政府

国家税务总局海口市税务局


海口市积极推进存量房转移登记“一窗联办”改革,打造跨部门集成办理系统,优化房屋交易、税收征管及不动产登记相关政务服务水平,构建“网签+缴税+登记”网上办理“高速路”,实现存量房转移登记全流程不见面审批,高效办成房屋买卖“一件事”。

一、主要做法

(一)打通多部门数据壁垒,实现跨部门“一网协同”。海口市探索不动产转移登记网签、算税、缴税、登记、水电气视户名变更多环节衔接数据化转型,打造“一窗联办”中枢系统,打通智慧房产信息管理平台、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一体化信息平台、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平台、水务营收系统、蒲云智慧水务云平台等平台数据,实现8个部门10个系统的协调联动。

(二)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将税务算税环节和存量房登记审核环节、土地性质变更环节和合同网签备案环节由传统的串联审批变为并联审批,实现不动产登记、交易、缴税“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同时,依托海南省政务服务网,进一步拓展“一窗联办”应用场景,实现土地性质变更、网签合同备案、税务算税、产权转移登记、水电气视过户等10项审批业务一窗受理、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次办结。

(三)推行“云审批、云管理”,实现“零跑动”。对接联通存量房登记信息、全国婚姻信息、购房资格码、房源核验码、网签备案信息、完税信息及水电气开户信息等结构化数据,通过数据共享实现了约80%的表单字段智能回填,约80%的申报材料免提交,此外对于信息共享集成之外的数据可由申请人提交电子材料或将纸质材料拍照后网上提交,实现“一次不用跑”。同时,搭建“一窗受理、合并审查、同步审批、一站办结”的政务服务新平台,在存量房网签备案环节、转移登记环节推行以机器代替人工进行自动化、智能化审批,实现审批服务快捷办理。

(四)拓宽线上申办途径,实现“互联网+”业务掌上办。除海南省政务服务网“一窗联办”平台外,海口市还推行个人间存量房交易在“海易办”APP线上全流程不见面审批。打造与“海易办”APP相衔接的合同网签、线上缴税、缴税异常处理、完税证明开具及补打、转移登记、电子证照等功能的集成模块,实现登记、纳税、网签有机衔接。

二、亮点及成效

(一)“一窗联办”,实现审批效率再提升。通过并联审批、智能审核、业务协同等举措,大幅提升了海口存量房转移登记办理效率。以最为常见的市场化商品房非亲属买卖、同步办理水电气及有线电视过户为例,表单由7份减为1份,时限由至少7个工作日缩短至60分钟领证,环节从7个减少至1个。存量房转移登记“一窗联办”系统上线以来,已经录的过户办件2万余宗,60分钟领证成为新常态,最快30分钟办结。

(二)集成服务,助力全程“零跑动”。“一窗联办”改革提供了个人对个人、个人对企业、企业对个人、企业对企业四大交易类别的存量房转移登记主题集成服务,可支撑239种交易细化情形的办理,包括出让地项下的买卖、赠与、夫妻过户、作价出资、公司分立合并、国有企业改革资产划转等69种高频交易类型,实现了“在线申报、在线缴费、证照免费寄递、全流程零跑动”。

(三)线上线下皆可办,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在海口市政务大厅设立存量房转移登记线上操作帮代办窗口,指导市民通过线上渠道申请办理存量房转移登记业务,解决部分办事群众无法到大厅线下办理但又不懂线上操作的难题。系统上线以来,至2024年6月,已有约3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通过系统实现了远程不见面办理。同时,为避免群众多地跑动开具证明,公安、资规等部门将亲属关系证明、不动产档案查询等高频证明事项进驻到市政务服务大厅,与存量房转移登记实现了“一门办理”,满足了群众企业办理存量房转移登记多样化的需求。


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3


美兰国际机场以五星服务品质

创世界级品牌 助力两洋枢纽建设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


美兰机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公共服务场所提升攻坚工作部署,锚定打造面向太平洋、印度洋航空区域门户枢纽的发展目标,将五星品牌创建作为抓手,推动机场服务持续升级与增温,着力创建国内民航标杆与世界级服务品牌,于2017年成为国内首家SKYTRAX五星机场(不含港澳台),2023年通过双航站楼首次线下五星审核,在全球百强机场排名中跃升至第27位,持续保持并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品牌优势和影响力,以高质量发展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一、主要做法

(一)构建服务质量发展新文化、新理念,推动管理体系与服务标准再升级。坚持“大运行、大服务、大品质”的思维谋发展,建立“面向旅客、面向航司、面向合作方、面向员工”的服务理念,全面升级发布服务质量管理体系SQMS、五星服务标准,通过“一个中心、两层兼顾、四大基础、双核驱动、三项重点”的管理体系,明确了美兰机场全链条、全流程、全周期的服务管理内容。同时,创新搭建“1+N”五星服务标准体系新架构,以1374项五星服务标准和17项配套管理标准,大力提升标准化服务品质。

(二)打造机场五星服务“硬品质”,满足旅客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差异化”需求。聚焦和关注旅客的急、难、愁、盼问题,全面开展217项专项提升。一方面,结合客群特点开展差异化服务提升。比如,针对儿童旅客,更新儿童娱乐区,设置航空、航天、海洋、森林等多样化主题,增加候机趣味性;针对商务旅客、旅游旅客,设置充电座椅、充电吧台椅、过夜躺椅等7类多样化座椅,满足旅客在办公、休闲、中转休息等不同场景下的需求;针对国际旅客,提供跨境支付设备、货币兑换柜台等,为国际旅客提供“一站式乘机”的便利。另一方面,丰富旅客候机的乘机、休闲娱乐体验选择。比如,提供无接触式服务,在航站楼内配置自助值机、自助托运、可视化视频问询终端、无感支付等,提升乘机效率,方便旅客消费购物。在指廊、商业街区等打造多个“海南特色网红打卡点”,给旅客带来海南文化的沉浸式体验。

(三)增强机场五星服务“软实力”,切实保障旅客“人享其行”服务细节品质。一是搭建机场服务产品创新的交流、分享、孵化平台。先后推出晴雨守护·行李无忧、至精至美·贵宾服务、亲情安检等六个服务子品牌,累计推出服务创新举措140余项。二是推出多项服务产品、亮点举措“办实事、暖人心”。比如,针对晚到旅客,深化“线上响应、现场查找、跨区域紧急联动”等细节举措,“争分夺秒”助力旅客顺利成行。针对首乘旅客,制定全链条服务标准与流程。针对需要换乘的旅客,实施“空铁无缝换乘”,联合航空公司和高铁站等7家单位,建立了“大美兰”社区旅客联程运输服务新模式,提升城市大交通便利性。三是打造美兰机场“综合政府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客户服务,全力为机场的商业合作伙伴、航空公司以及广大旅客提升办事效率,审批时限缩短60%,推动“一网通办、一站办理、一次办结”。

二、亮点与成效

(一)服务效率与体验、旅客满意度显著提升。一是旅客出行效率提升。国际值机排队时间五星达标率100%,入境检验检疫通过时间不超过1分钟,免税品机场提货时间不超过2分钟,双通道登机保障登机效率提升45%~50%,旅客乘坐出租车排队等候时间不超过10分钟。二是旅客出行体验持续优化。充电座椅占比50%,远高于行业10%标准,且投放了4900个带有USB接口、五孔插座的座椅,方便办公和娱乐,深受旅客好评;22间智慧化卫生间被SKYTRAX作为最佳案例,在其他五星机场推广。三是旅客满意度大幅提升。在同量级机场中排名第五,国际ASQ满意度分数提升至4.98分(满分5分),位于亚太区分数前三,获得旅客锦旗、表扬1万余条。

(二)航线网络不断拓展,航司服务获得好评。一是2023年始发正常率达到93.45%,获得了全国两千万机场排名第2,中南地区第1,整体滑行时间缩短3~5分钟,航司燃油成本减少,出港航班平均滑行时间在全国20家双跑道以上机场中排名第1。2024年上半年美兰机场新增国际及地区航线21个,累计开通35条境外客运航线,其中第五航权客运航线1条,第七航权航线正在紧密推进中,进一步加快织密国内外航线网络。二是持续开拓跨境电商“9610”“9710”“9810”等航空货运航线,跨境电商业务通过建立“分单提货”“机坪直提”等保障模式,通关时间缩减约30%,2024年上半年完成跨境电商业务436万单,同比增长83倍。三是航司服务率受好评,满意度达4.86分(满分5分),收到海航、东航、南航、吉祥、厦航、柬埔寨航空等超20家航司的表彰。

(三)创造优质的营商环境,与合作方实现共赢。美兰机场为驻场的有税、免税商业提供了优质的经营环境和服务便利,合作方满意度达4.8分(满分5分)。一是设置外籍旅客支付服务体验中心,增设44处商业引导标识,将旅客寻店时间缩短20%。二是新增引进了“PRADA”“卡地亚”等10家奢侈品店铺以及7家餐饮店铺,在售商品涵盖600个国际知名品牌,组织商家开展50余次联合营销。三是商业销售业绩显著,2023年美兰机场商业销售同比上升35.44%。

(四)国内、国际捷报频传,品牌荣誉亮点纷呈。近年来,美兰机场连续获得了国内、国际多个重大荣誉和奖项,涵盖党建品牌、服务品质、行业认证、社会责任、智能机场建设等多方面,“星馨逐梦党旗红”党建服务品牌,获得“2023年全国企业党建优秀品牌”,先后四次获评全国千万级机场“服务质量优秀机场”,多次蝉联“SKYTRAX五星级机场”,并被评为SKYTRX中国区最佳区域机场,五星服务品牌被中央、省市等媒体广泛报道,全平台浏览量超过1000万人次。


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4


海口海关推行进口水泥智慧商检采信

通关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高水平压力测试

海口海关所属洋浦海关

海口海关所属马村港海关


为解决进口水泥口岸检验时间较长、企业经营成本高的核心问题,海口海关所属洋浦海关、马村港海关上下联动,积极推进进口水泥采信工作,聚焦政策落地适用、回应企业期待关切。在确保进口水泥质量安全符合我国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基础上,优化口岸检验监管流程,创新提出“进口水泥智慧商检采信通关模式”,大幅压缩进口水泥通关时间,实现管得住、放得开、通得快,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一、主要做法

(一)构建全流程可追溯监管体系。全面梳理采制样、监装/卸、检测、通关等各环节的工作任务和风险隐患,提前做好预案,实现风险防控闭环管理;通过全流程视频监控,确保境外取制样、监装、发货、抵港卸货、境内取样、存样等各关键环节监管到位,使水泥采信全过程可追溯,视频和数据支撑与检验监管流程同步一致,筑牢安全防线。

(二)创新智慧商检采信通关模式。争取海关总署支持率先在海南辖区进口水泥企业开展试点,智慧商检采信模式下,进口水泥企业可委托海关总署公布的采信机构进行取样检测,企业凭采信机构出具的除28天强度以外的全项目检验报告申报进口。海关结合国外合格供应商评价结果和装卸货全流程音视频监控,综合评定合格后即可放行货物,后续在32 天内补充提交 28 天强度检验报告,口岸通关时间缩短至3~5天。

(三)压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从严把控参与试点企业应具备的各项条件,纳入试点的企业可自行选择总署公布采信机构目录内的任一机构。收货人建立国外合格供应商评价程序,承诺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从源头保障进口水泥生产质量工艺稳定、风险可控,切实保障进口水泥质量安全。

二、亮点及成效

(一)有效缩短整体通关时间,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智慧商检采信通关模式下,进口水泥通关时间从40天大幅缩短至3~5天,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超过90%。通关时间的大幅压缩,极大缓解了企业在水泥仓储环节的质量管控压力,最大程度保证了水泥的产品品质,有效解决了水泥商品在潮湿环境下存放过久受潮影响水泥强度,易引发质量安全风险等问题。截至2024年6月,海南已实施进口水泥智慧商检采信9批,共计18.21万吨,货值5288.8万元人民币,企业反映较好。

(二)大幅提升资金周转效率,企业经营降本增效。占用进口企业资金减少,在采用智慧商检采信通关之前,平均每船次的监管时间在40天或以上,现在仅为3~5天,缩短监管时间35天以上,资金占用减少了35天以上,一年可节约资金成本约200万元;同时水泥储库的周转效率提升近4倍,企业减少了建设水泥储库的大额投入;由于缩短了监管周期,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产能,提升企业盈利水平。

(三)全力推动首单落地,助力高水平压力测试。全国首船首单智慧商检采信模式进口水泥落地海南洋浦,是海关“支持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压力测试攻坚克难”专项行动中“扩大第三方采信商品范围”的重要实践成果,为不断拓展政策应用场景和试点企业范围,充分释放自贸港的开放优势和政策红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5


洋浦海事局创新推出集装箱运输安全

监管全覆盖模式  助推西部陆海

新通道航运枢纽建设

洋浦海事局


为推动海南西部陆海新通道航运枢纽建设,保障包装货物海运安全,洋浦海事局聚焦液袋海运安全难题,创新性推出集装箱运输安全监管全覆盖模式,明确一次性集装箱液体集装袋(以下简称“液袋”)运输非危险液体化学品和食品的适用性,促进集装箱液袋海运健康发展,助推辖区集装箱货物运输安全。

一、主要做法

(一)开展西部陆海新通道集装箱液袋海运安全风险评估,完善安全运输体系。为解决液袋海运安全难题,洋浦海事局组织开展集装箱液体集装袋安全环境风险评估与海上运输条件研究,并形成《评估报告》成果,通过了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局、广西海事局、辽宁海事大连危险货物运输研究中心等权威单位专家的评审。该研究成果明确了非危货物海铁联运液袋包装运输形式的相关安全监管标准,提供了风险分析、安全管理、应急处置等全方位的科学指导,促进了集装箱非危货物液袋运输发展。

(二)完善船载集装箱货物开箱查验程序,提高查验效率。结合海南辖区特点编制《船载集装箱货物开箱查验程序》(以下简称《程序》),从开箱查验前准备、开箱取样规范程序、证据登记保存、行政处罚流程等方面明确了具体要求,为执法人员开箱检查提供系统性指导,促进开箱查验科学化、规范化。同时,明确海运集装箱申报、检查、开箱、固证等各环节的主要要求,系统性指导集装箱相关从业人员开展集装箱海运贸易,促进了集装箱海运的规范化发展。

(三)健全集装箱船舶监管制度,堵塞安全漏洞。总结归纳集装箱船舶相关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律法规,编制了《集装箱船舶监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从集装箱绑扎系固、相关证书文书、装箱要求、检查要点等方面,系统性明确载运集装箱船舶的有关要求,严厉打击集装箱危险货物谎报瞒报行为,持续强化载运集装箱船舶的监管力度,保障了集装箱船舶运输安全。

二、亮点及成效

(一)显著提升辖区液体非危货物运输量。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推进,“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政策的落地,外贸集装箱的吞吐量不断提升,岛内非危液体货物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评估报告》的通过,推动了非危液体液袋集装箱货物海运合规化,为其海上安全监管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科学、有序地推动了液袋集装箱海运业务的发展。2023年,洋浦辖区集装箱吞吐量183.35万标箱,同比增长3.75%,其中非危液体集装箱吞吐量1.8万标箱,同比增加98%,包装非危液体货物运输量显著提升。

(二)全面提升辖区集装箱运输安全保障水平。《程序》和《手册》的推出,建立健全了风险管理和应急响应机制,能够及时应对突发事件,保障集装箱运输的安全和稳定。同时,全面规范了打击包装危险货物谎报瞒报以及强化集装箱运输船舶检查等涉及集装箱航运发展的重点方面,监管效能得到提升。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累计查处集装箱谎报瞒报案件21起,共处罚金139.5万元,形成了打击包装危险货物谎报瞒报的高压态势,集装箱运输海事治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充分保障了辖区集装箱运输的健康发展,为西部陆海新通道航运枢纽建设保驾护航。

(三)切实提高集装箱运输海事综合服务能力。该模式推进了集装箱运输海事综合服务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优化了海事审批和检查流程,缩短集装箱运输的时间和成本。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运输选择,使得非危液体货物不受供需、地域和环境的影响,实现了公、铁、海联运方式,满足了贸易运输不同需求,切实为集装箱海运发展降本增效,加速了海南自贸港非危液体货物的贸易发展。比如,采取该模式之前,辖区的粮油企业只能通过罐车等方式向岛外运输,该模式推出后,企业可采取多样化运输方式,已助力企业发运63.4万吨散装粮油,累计节约运输成本840万元,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粮油出岛难题,大幅降低了运输成本。


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6


三亚市创新涉外劳动争议裁审衔接机制

为外籍劳动者提供一站式多元法律服务

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

三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营造国际一流的自由贸易港法治环境,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三亚中院)与三亚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下简称三亚仲裁院)创新构建涉外劳动争议裁审衔接机制,为外籍劳动者提供更加多元、便捷的一站式法律服务。该案例获评人民网2023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裁审衔接工作机制。为贯彻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省高级人民法院等十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出台《关于做好涉外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意见》,形成体现海南自贸港特点的涉外劳动争议处理机制。2023年3月,三亚仲裁院成立涉外仲裁庭,集中管辖三亚、东方、万宁、五指山、陵水、保亭、白沙、乐东等市县的涉外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三亚中院、三亚仲裁院建立健全涉外劳动争议裁审衔接工作机制,规范涉外劳动争议受理、保全、执行等程序,并编印中英文裁审机制各类工作指引,引导外籍劳动者准确运用裁、审机制解决劳动纠纷。

(二)搭建裁审衔接信息平台。三亚中院与三亚仲裁院联合搭建中英文的三亚市(涉外)劳动争议裁审衔接平台,融合仲裁办案系统、审判办案系统常用模块,并引入三亚涉外民商事在线解纷平台调解资源,将解纷程序从多部门流转整合到一站式集成。平台提供线上纠纷导入、视频调解、举证质证、文书签署、关键节点短信提醒等功能,当事人可以不限时间、不限空间开展案件的调解、仲裁、诉讼工作。同时,平台自动推送仲裁院“裁”与法院“审”的结果比对,并进行大数据分析,有助于统一裁审尺度,共同研判新业态案件的共性和特性问题。

(三)建立“调解+仲裁+审判”三位一体解纷模式。围绕金融、航运、旅游等跨境行业,聘请高校教师、资深律师组建一支熟悉国际审判规则、精通劳动法律体系的专家咨询团队,并选聘外籍调解员,帮助外籍劳动者理解我国法律,提高纠纷调解成功率。同时,建立常态化联合调处制度,对涉群体性、涉外等重大、疑难的劳动纠纷,仲裁院和法院开展联合调解、共同进行风险评估,将纠纷平稳化解在仲裁阶段,推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审判”三种解纷模式的一体化运行。

二、亮点与成效

(一)劳动争议纠纷处理实效显著提高。自涉外劳动争议裁审衔接机制探索实践以来,调解率、裁审一致率、服判息诉率越来越高,劳动争议处理呈现良好态势。2023年,三亚仲裁院受理涉外仲裁52件,涉及来自英国、美国、摩洛哥、南非等国的外籍劳动者,其中调解结案12件,调解率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二)外籍劳动者信任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将外籍调解员引入到涉外劳动纠纷处理中,不仅客观上降低外籍劳动者聘请翻译的成本,而且也有助于从心理上提高外籍劳动者对中国司法的信任感和满意度,提高涉外司法国际公信力。至2024年6月,外籍调解员前置协助三亚仲裁院调解的3件涉外劳动争议案件中成功调解2件;在诉讼阶段,外籍调解员协助法官调解的6件涉外劳动争议案件,5件成功调解结案,调解成功率83.33%,调解成功率保持较高水平,获得双方当事人的肯定。

(三)提高国际社会对海南自贸港法治化的关注度。裁审衔接机制是对涉外劳动争议纠纷处理大格局的创新探索。三亚中院与三亚仲裁院秉持公正高效办案、便利贴心服务,得到新华社、法制日报等国家级媒体的刊发评论,新华社海外版的相关新闻稿件在境外亦引起关注,在国际上传递了三亚法治之声,助力三亚创建一流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外商投资海南自由贸易港。


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7


五指山市推行茶叶“信用+监管+溯源”应用场景

打造“五指山茶叶”特色信用品牌

五指山市营商环境建设局


五指山茶是独立于全球其他地区大叶种茶和小叶种茶的类型,其以独特的生长环境和品质而闻名,一直备受茶叶爱好者的喜爱。但五指山茶产业因其产地有限、产量较少制约了品牌发展,同时市场中出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损害产品形象、影响产业发展的现象。为了推动五指山茶叶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走好“小而美”“美而精”的高端发展路线,五指山市以信用为切入点,通过建设五指山茶企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体系,以及企业信用码与茶叶产品产地码“两码”赋能,推动五指山茶叶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打造“五指山茶叶”特色信用品牌。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全市茶叶企业信用档案。组织开展五指山茶叶生产企业的信用评价标准专项研究,完成归集33家茶企本地公共信用信息及市场化行业信用信息,为33家茶企建立信用档案及赋予专属身份信用信息码,商户在其茶叶商品上印刷信用二维码,消费者可通过扫码查看企业具体信息。

(二)制定标准规范及模型设计。编制《五指山市茶叶生产企业信用评价标准》及《五指山茶叶生产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以茶企信用档案信用数据为主要评价信息来源,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作支撑,设计茶企评价模型,形成商户信用画像。

(三)建立分级分类监管体系。将33家茶叶生产企业纳入信用+监管,依据A、B、C、D四个等级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同时,建立联合奖惩机制,在奖惩政策上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管理,对信用等级低的企业,综合运用行政监管性惩戒、行业性惩戒和社会性惩戒等手段,提升惩戒力度,营造诚信经营良好氛围;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实行信用等级审批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对信用优良的商家提供更好的融资产品,助力茶叶产业升级,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最大限度实现“无事不扰”。

(四)打造“茶叶溯源体系”。制定《五指山热带雨林大叶茶产地码管理办法》,实施茶叶产地赋码,规范五指山热带雨林大叶茶产地码管理,通过对茶叶产地以及申码主体的信息录入、传递、追溯,消费者只需扫一扫茶产品上的二维码,就能查看茶叶生产地以及生产主体,确认产品信息的真实性,有效的防止了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同时也便于相关主管部门更好地对产地及茶产品进行监管,提高监管效率。产地码管理后台已收集全市12097亩种植五指山热带雨林大叶茶的产地信息,管理覆盖率近100%。

二、亮点及成效

(一)有力提升政府行政效能。以信用评价为基础,通过分级分类实施差异化监管,以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协同监管手段,打造“信用+茶叶”特色监管及应用主题,构建茶叶生产企业行业内“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监管模式。同时,进一步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分级分类结合常态化,通过系统整合各监管部门日常监管以及企业经营活动数据精准开展企业信用评价,各监管部门根据商家信用评价情况对应调整日常监管频次并纳入企业信用档案,形成闭环,有效提升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

(二)提升企业诚信经营意识。通过开展企业信用评价,构建茶叶生产企业行业内“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监管模式,强化了企业诚信自律,引导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通过信用档案和信用记录,结合“茶叶贷”“信易贷”“信易批”等应用场景,持续释放惠企红利。比如,推出信用无抵押贷款,给予A级的企业信用方式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B级和C级的企业信用方式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30万元,至2024年6月,已有4家茶企获贷410.8万元;又如,将信用优良商家作为旅游景区线路站点,向旅客推介口碑好、信誉高的商家,激励企业争当诚信企业。

(三)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茶产业是五指山特色优势产业,也是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叶”。推行茶叶“信用+监管+溯源”应用场景,利用“信用+”要素赋予茶叶产品产地专属身份二维码,构建茶叶产品“一物一码”产地信息档案。通过茶叶产品领域数据分析监测茶叶生产情况,统计监测全市茶青生产数量,及时掌握追踪茶企茶叶生产溯源情况,避免出现产品以次充好等情况发生,切实维护“五指山热带雨林大叶茶”区域公共品牌口碑,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6月,已完成万亩的产地赋码,产地码申领达4万次,对应茶青产量14.2万斤,覆盖茶叶市场价值1700万元。


附件

附件1:第五批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doc

相关文档

  • 一图读懂|第五批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有哪些→
  • 我要咨询